傳統魚丸店的嶄新面貌 – 福又又

湯紫雁 編輯

, Local淡水在地

2020年12月1日/淡水中正路

【記者林彥廷、林宛蓉報導】

穿梭在八街九陌的巷弄是不少淡水在地居民成長的記憶,這些街道不僅串起平行於河岸的主要道路,更賦予淡水不同於其他港區,增添許多山城的映像,也孕育出各式各樣的小店在此發展。西元1977年於石牌發跡,之後搬遷至淡水渡船碼頭,至今逾40年的魚丸老店,近日交由第二代接手,並將品牌創新為「福又又淡水魚丸」,也許不是在此地營運最久的魚丸店,而在嶄新重現後,結合許多淡水特有意象,使獨具特色的魚丸店成為巷弄中的新亮點。

 

「福又又淡水魚丸」的前身「吉利魚丸店」原先是由第一代經營者,人稱張媽媽的張曹吟女士於石牌地區菜市場中起家,以販售手工魚丸為主,隨後由於親戚的委託而回到淡水繼續營運,獨特的用料與料理手法使其成為淡水在地與觀光客眾所周知的魚丸店家,交由二代經營後,碰上疫情的緣故,四周鄰近店家陸續停業,藉由這契機承租下並擴大為四間店面,二代經營者──劉憶文女士說:「希望營造一個適合全家都能舒服吃一頓飯的空間。」過去幾年來時常看見無論是常客亦或是觀光客,通常都是攜家帶眷,擴建的初心便是意識到周遭小吃店環境多半已不如從前,於是重新構想並接洽設計師,預計將店鋪翻新。

 

▲店內環境(林彥廷 攝)

從最初的構想到實際重新開幕的時間並不長,由於整間店不論是本身為百年建築與身處老淡水的意象,到一代經營者的歷程,皆非常鮮明且有故事性,也延續以這些元素去做裝潢設計,店面整體顏色搭配為夕陽的紅、海水的藍與碼頭的灰這三個主要顏色,象徵著身在淡水碼頭的地區特色,店面外觀主色選擇蒂芬尼藍色,有別於街坊間過多的紅、橘兩色使其更為突出,除了顏色外,保留建築原有的紅磚牆也呼應著從殼牌倉庫到紅毛城這段路途中四處可見的紅磚頭景象,較為明亮且日式的窗框則是發想於鄰近的日本警察宿舍與多田榮吉故居等日式建築,整間店裡像是融入淡水老街般,不僅只是提供一碗魚丸湯,更使來此地的顧客親自去感受淡水豐富的文化特色。

 

在準備重新開幕的過程中,除了店內裝潢的構思,對於顧客們用餐的體驗,也有所顧慮與檢討,她提到:「對消費者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好吃、好玩跟好拍,而當初在創造好拍這件事情,花了非常多的心思。」不管是在用餐完後,碗底會出現不同的字詞與顧客互動,與將各種丸子創新增添更多視覺上的趣味,而在空間的安排上,保留著原先位於門旁的吧檯區,緊鄰著廚房能讓常客有個能夠與店家敘舊的空間,與因應疫情而增設的洗手台,都是為了讓消費者能有更自在的空間。

 

 

招牌一口小阿給和又又五小福湯(林彥廷 攝)

菜單內容相對以往僅販售傳統食材:魚丸、餛飩、包子、饅頭,現今為滿足更多族群的顧客新增不少品項,像是長輩和小孩吃飯需攝取的主食和配菜,此外,也將些許料理再創新,比如店內的招牌「又又五小福湯」,湯裡包含著傳統淡水魚丸和另外四種口味的海鮮丸類,呈現五種色彩視覺感十足,而另一道招牌「一口小阿給」,原先為張媽媽的私房菜,後來每日會手工製作並限量販售,多半推廣給外國遊客或女性顧客,使其能較無負擔的去嚐鮮,在茶飲的挑選也不馬虎,為使顧客喝得安心多選用淡水知名茶行產品。提及最自豪的自家魚丸湯,即便淡水魚丸店競爭激烈,但每家口味仍有所差異,店裡的魚丸也是目前唯一會爆漿的,因此顧客享用時能感受到滿滿的口感。

 

 

福又又魚丸店經營至今,許多老員工從跟隨著張媽媽一直陪伴到現在,彼此間感情十分深厚,彷彿都將此作為自己的店在努力奮鬥,同時,也很感謝蠻多老客人一路上的支持,不論店遷移或更名,他們仍會認得張媽媽或是老員工們,當初在尋找新據點時也很熱心地去幫助,而目前遭遇最大的困難大概是偶爾還是會聽見客人抱怨座位太窄。面對這幾十年淡水的轉變,人潮相較過往快速地增加,她笑著說:「人家說淡水最美麗是夕陽,可是覺得反而是日出比較美,因為下午人太多了。」

 

對於未來,期望能開設分店給予十幾年來隨同的老員工們和他們一起經營的機會,也算是作為一個保障。傳承多年的淡水魚丸店老字號的古早味,將傳統好味道以嶄新的品牌與面貌在淡水持續發揚光大。

 

第一代和第二代經營者(福又又淡水魚丸提供)

 

 

(109學年度第1學期/267期/編輯:湯紫雁/圖片來源:林宛蓉、 林彥廷、福又又淡水魚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