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的歷史:淡水達觀樓

湯紫雁 編輯

, Local淡水在地

2020年12月1日/淡水紅樓

【記者顏良宇報導】

淡水紅樓,見證淡水百年變化的歷史建築,穿越老街一路蜿蜒向上就能一探她的面目。

有著紅磚建築的外觀,因而得名「紅樓」。建於1895年,1899年竣工,建築特色運用了北投出產的唭哩岸岩石,做為一樓內牆,外觀三面都設有磚拱迴廊。在當時規模能與之相比的,只有紅毛城的領事館宅邸。百年歷史的淡水紅樓原是經營船頭行富商李怡和的宅邸,後出售給當時的臺灣士紳洪以南,並命名為「達觀樓」因為從這裡可以眺望淡水,東起關渡口,西至紅毛城與淡水港,達觀樓也就成為文人雅士聚會的場所,曾作為瀛社例會的舉辦場地。而「達觀樓」的由來也有另一個說法,有天臺灣總督來淡水視察,洪以南引領總督到樓中作客,並領至三樓樓頂眺望淡水景色。當時臺灣總督發現 此樓位置絕佳,前可看淡水河景與觀音山,後可見大屯山。另起一段,因此取名為「達觀樓」,意指遠觀極佳之樓。不論是誰取的,「達觀樓」都非浪得虛名。1927年洪以南逝世,後人遷居台北,達觀樓就此閒置很長一段時間,直至1960年代洪氏族人出售給另一位洪姓屋主才重啟達觀樓。新屋主將牆的外觀漆為黃色,因此有段時間也稱為「黃樓」,爾後又閒置了一段時間,直至1999年由專家考證修復於2000年再現百年前原貌並重新啟用,目前為複合式餐廳與藝文館。

▲紅樓外的簷廊(顏良宇攝)

 

根據紅樓的網頁指出,2001年獲文建會百年歷史建築賞第六名,為近年來古蹟再利用成功的例子,但淡水紅樓並沒有列為古蹟。而紅樓佇立在老街上的山坡,往山坡上的路只有小階梯,據說要走一百多階才能抵達,若到老街晃晃,可以驗證一下是否正確!

 

現今的淡水紅樓,一、二樓是中餐廳,三樓為咖啡館,外圍依舊保留原始樣貌磚拱迴廊,內部裝潢兼併傳統風格與高雅時尚中式仿古設計,高質感又帶點奢華,非常符合百年的歷史建築。庭院設計四周都有小徑相通,可以俯瞰整個淡水河岸,且能遠眺觀音山,傍晚時分能欣賞落日,夜晚時河風吹拂、氣氛閑靜,世界的美好似乎都落在了這裡,無愧為「達觀樓」的美名。

 

(109學年度第1學期/267期/編輯:湯紫雁/圖片來源:顏良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