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歐式料理──「米特食堂Meet Europa」

陳友勤 編輯

, Local淡水在地

2020年12月22日/米特食堂

【記者林彥廷、林宛蓉報導】

英專路位於淡水捷運站正對面,各式餐飲與服飾店林立,成為許多饕客、學生與在地民眾下班下課後聚集逛街的絕佳選擇,每到用餐時間,街上熙熙攘攘,人車混雜的盛況已為常態,而在稍微遠離這嘈雜的主要街道,拐個彎走進仁愛街巷弄中,不難發現一間將牆面漆滿豬肝紅色,裏頭透著溫暖橘黃的燈光,並散發著濃厚歐式氛圍的「米特食堂」,老闆娘Juanna將這作為夢想的起點。

 

▲老闆娘Juanna(林宛蓉 攝)

 

個性外放好動的她,從小跟著經營中式餐廳的媽媽,穿梭於外場與廚房間,在這樣的環境耳濡目染之下,對餐飲產生相當大的興趣,畢業後,透過親戚的介紹,給予了她至洛杉磯一間義式餐廳西餐部工作的機會,從洗碗開始做起,然而,忙碌的廚房生活在她眼裡似乎早已習以為常,而年輕、有抱負的她還想再多學習些,因此,在一次員工會議中,勇敢出聲為自己爭取權益,她說:「當時的夥伴一定都嚇了一跳,一位洗碗的華人女孩竟然有這麼多的想法。」這之後她被分配到師傅身旁協助備料,閒暇之餘便會利用時間去詢問同事們,製作出一道道精緻美味餐點的訣竅。直至20多歲回來台灣,應徵一份連鎖餐廳內場工作,她說:「在那時大家聽到一個小女生要求進廚房工作,簡直不可思議。」之後,她接觸到許多不同形式的料理,已累積足夠的存款和豐富的餐飲經驗,對於料理也逐漸地有自己的想法,便萌生出自行創業的打算。

 

在抉擇開設地點時,她便花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起初,從北投住家附近的營業場所逐一開始找尋,卻意識到當地居民對於傳統餐飲的需求多半已根深蒂固,若想將新口味帶入會有著一定的困難度,於是,她將眼光轉向餐飲文化相對多元的淡水,最終,在一位難求的英專路商圈,找到了適合的空間,創業的故事便從2014年撰寫至今,她說:「每個人都有夢想,但到了覺得可以試試看的時候,還是需要一些勇氣的。」在尋找店面的那段過程,她便陸續在規劃店內菜單品項與大致裝潢,而直到自己親手將店內壁爐擺設一磚一瓦的拼貼上,才擁有在夢想路上的踏實感。「米特食堂MeetEuropa」正如同英文店名,寓意為希望能與大家相約在米特(meet),店內裝潢顏色選用大量的豬肝紅色,相較於一般紅色,更增添許多溫暖的感覺,處處可見她的巧思與用心,另外,像是裝飾也多為自己DIY而成,而壁爐、花圈和一旁古老歐式桌椅的設計,是來自於過去在國外打工換宿時,寄宿家庭中的婆婆所帶給她的靈感,彷彿回到家一樣,因而,藉由這些裝潢的重現來懷念她,也給所有來到此處用餐的客人感受這放鬆、舒適的空間。

 

▲店內環境(林宛蓉 攝)

 

▲黑板上標示著當期隱藏菜單和推薦小點(林宛蓉 攝)

 

店內供應著義大利麵、燉飯等西式料理,菜單平均在半年至一年間會做些調整,由於作物生長會受到每年天氣狀況的影響,為了將天然食材在最好的狀況下呈現給客人,因此,會不定期與員工多次的討論和試驗,而在店內小黑板上的隱藏菜單,也是隨著季節採用當季限定的食材作為創意佳餚,比如秋冬季的栗子、南瓜與鮭魚的組合,為與原先較多的番茄類產品有所差異,提供客人更多的選項,而提及自己最拿手的餐點,她說:「那絕對是粉紅將蘆筍蝦和套餐中的麵包醬!」兩者都是自己手工調製而成,甚至有客人曾向她提出要單獨購買這得意之作,此外,她也期許自己未來能嘗試更多領域,像是甜點、咖啡等都結合在一起,擴展為全方位的經營。

 

營運至今已將近七年,她也曾遭遇困境,在今年初受到疫情的緣故,上門的客人漸漸少了許多,而連帶影響到營業額,即便如此,她仍照常支付工讀生的薪水,這些日子的種種壓力之下,導致自己連公休的一天都沒辦法好好休息,無時無刻掛念著這間店的情況,欣慰的是,不久後工讀生們主動地向她提出減少上班時數的建議,便可在真正需要人手時再回來幫忙,並鼓勵著她要堅持夢想,好好的支撐下去,她說:「其實這間店不是為了要賺很多的錢,只要能夠溫飽,都希望能讓這間店繼續撐下去。」隨著疫情在台灣日漸趨於穩定,如今她慶幸著自己當初所做的決定,這段期間也謹慎地為每位進來的客人做好防疫措施,量體溫、酒精消毒等,她相信只要讓他們安心,生意也會逐漸好轉。

 

對於未來,除了期望生意愈來愈興榮外,若是人手充足下,能夠再多增設一間店,將歡樂的氣氛傳遞四處,她說:「要讓來這的客人感到很滿足,無論是視覺上,或者飲食上。」

 

▲櫃檯後方高掛的LOGO圖示(林彥廷 攝)

 

▲歐式壁爐擺設和裝飾品(林彥廷 攝)

 

(109學年度第1學期/268期/編輯:陳友勤/圖片來源:林宛蓉、林彥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