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優選 大傳四李昱賢

2020年12月20日/淡江大學淡水校園

【記者林彥廷、林宛蓉報導】

 

2020年,嚴峻的疫情下,淡江影像藝術工坊(以下簡稱為暗房)的助理們,仍持續用作品與大眾對話。其中大眾傳播系四年級的李昱賢同學以作品《紅與大花》於「2021 SKM PHOTO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中榮獲優選。

 

 

▲淡江大傳系四年級學生──李昱賢(李昱賢提供)

 

 

《紅與大花》展現臺灣傳統市場中獨特的豔麗色彩

自從他加入暗房後,認識到更多樣的攝影形式、社會議題和不同場域,其中令他花費最多時間的便是臺灣的傳統市場,將近三年時間,每年他都以不同角度重回市場拍攝,《紅與大花》這系列作品為找尋市場中專屬於臺灣充滿濃艷色彩與獨特的人情氛圍,也是至今他的大學時期中,經營時間最長久的集大成之作,提到系列作品的命名由來,他說:「靈感是出自在傳統市場拍攝的過程中不難發現無論是現場環境、攤販或是逛市場的人之間都能發現大量紅色和花樣,前者充斥在仍留著血的生食、帆布、水桶和招牌等等,呈現一種熱鬧和熱情的感覺,而後者的花樣則會廣泛出現在許多市場婆婆媽媽或是遮陽布幕上,雖然這樣的配色和排列不一定是最時尚的,但我覺得這是台灣很獨特也很漂亮,甚至是許多人有共有記憶點、共感十足的一種文化。」

 

▲《紅與大花》系列作品,點擊圖片欣賞完整專題(李昱賢提供)

 

入暗房,正式踏上學習攝影之路

在高中時期,由於他所參與的社團和班級時常舉辦活動,而正好家中有台數位相機的他,便開始接觸攝影,經常自願或被指認為活動紀錄。高中即將畢業時,也恰巧有個機會能幫班上同學拍攝個人照和團拍,從此培養出拍照的興趣。

上大學後,他期望將攝影從興趣更加精煉成專業,於是,在大一下學期時,進入系上實習媒體──淡江影像藝術工坊開始正式學習攝影,而當時,他仍是個對攝影概念一竅不通的新手,他說:「我覺得在學習攝影之後,認知上帶給我很大的改變,攝影其實不光是拿著相機按下快們這件事,從選擇場景和拍攝契機開始那就是攝影的學問了,要在哪裡拍照又為什麼要在這拍照、想傳達什麼、應該用什麼合適的手法和語言。」他認為除了多拍、多練習外,為了完善自己的每一組作品,反而是要花較多時間在思慮上,他說:「現在大概就是每每到了新地方都會不斷地思考和『找點』吧。」

此外,特別的是,當初在他選擇實習媒體時,考量點不只著重於靜態或動態,更多是他喜歡獨自工作大於團體工作,而攝影正是一個適合獨立執行的事;然而,他感到有趣的是進到暗房這環境後,也因為所有人都是愛好攝影而來並努力投身其中,能和這些志同道合的人聚攏在一起討論與互相協助,使攝影這件事變得很寶貴。

 

偏好紀實的攝影類型

無論是街拍,亦或是對某人、某地的長時間專題經營都相當令他感興趣,今年在顯影季展出的作品《在群山環繞中 In the mountains》便深受自己的喜愛,拍攝位於苗栗獅潭的外公與外婆將近兩年,起初只是受到外婆的建議下拍攝當地的媽祖大祭與小廟會等,期間才認知到他們的故鄉仍有許多自己曾未接觸的事情,也開始花上更多時間往返兩地,不同於以往為返鄉的心境,記錄過程中對於鄉野有更深的認識與回饋,他說:「在那裡一切都很慢很愜意,比起讓大家看見獅潭這個地方,我更傾於能讓大家也進入到那群山環繞的地方,知道一種不一樣的生活方式,而為此我的外公外婆也總是很樂意地配合我拍攝和移動,希望能留下這些美好的畫面」

他也覺得對於拍攝此類相對熟悉的人與場域,在一個自己已習慣的生活模式中,尋找有紀念性或代表性的畫面是相對困難的,卻也會在這過程中有更深入的感受。

 

▲《在群山環繞中 In the mountains》系列作品,獲第二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攝影大賽二等獎,點擊圖片欣賞完整專題(李昱賢提供)

 

▲《在群山環繞中 In the mountains》系列作品,獲第二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攝影大賽二等獎,點擊圖片欣賞完整專題(李昱賢提供)

 

▲市場攤販的人物肖像,點擊圖片欣賞完整專題(李昱賢提供)

 

底片攝影所帶來的改變

他從過去只用數位照片後製,試圖模仿底片的成色,直至近期一年,日常生活和創作拍攝都已轉為完全使用底片相機,那是和數位拍攝過程非常不一樣的體驗,他說:「當我在使用數位拍攝時,時常會陷入一種沒關係就隨便試試看的拍攝狀態,從而導致很多漫不經心的照片產生,也更常有把照片問題留到後製再處理的壞習慣;底片拍攝時則完全不是這樣,由於我非常喜歡底片的調子,而那是數位模擬都無法完整呈現的顏色特性。」因此,為此也添購了第一台功能完整的底片單眼,後來也陸陸續續補齊各種鏡頭焦段。

一捲底片就是固定的27張或36張,從購買、拍攝,至後期掃描處理影像便須花費將近500元,在如此限制下,他開始保持緩慢、精緻的胎設習慣,並懂的珍惜每一次按快們的機會,而他在這過程中獲得比以往更多的體會,更加去注意場景框景、被攝者姿態和光線分佈等,也更加珍愛自己的照片。

 

▲《一起前進》底片作品,點擊圖片欣賞完整專題(李昱賢提供)

 

攝影路上

在攝影的過程中,「被拒絕」是最令他印象深刻的事,在尋找市場肖像的拍攝者時,曾一天被高達25個攤販拒絕,這樣的記錄也對願意接受拍攝與互相分享觀點的人產生更多感謝之意,他說:「每每拍攝完成,他們給我的話時常都比照片還來得有收穫。我覺得因為攝影認識的這些人都很珍貴,我也真心感謝這些人抽出自己的時間幫助我這樣一個與他毫無相關的人。」

除了攝影之外,上山下海與閱讀也占據了他大部分的生活,透過接觸大自然,跳出日常生活並挑戰自我,而藉由閱讀豐富自己的內心,不論是攝影集與攝影展,觀察其他攝影者利用什麼角度探討議題與執行拍攝,近期,從日本攝影師「川內倫子」的作品中獲得許多啟發,她被喻為「冷暴力」的作品,在他眼中是需要濃烈的情感才能做到的收束,將情感依附在日常生活中,藉由鏡頭訴說情感的方式深受他的喜愛。此外也特別會去注意相同年齡的攝影者在同一個世代與環境下拍攝了哪些作品,攝影之外的文本也都是他尋覓靈感的方式,他說:「從文字中想像畫面又或是從電影中延伸想像等等,我覺得去接觸各種作品並收集相關的資料是可以在過程中讓人充滿想法的。」

 

▲底片作品,重複曝光效果 (李昱賢提供)

 

「熟不生巧,只生習慣」

對他而言,「攝影是一種溝通方式,和文字及動態影像相同,是用隱晦的方式包裝創作者理念並將其轉達給他人的媒材.每件事情、景色、人在不同創作者的眼裡和鏡頭下都是不一樣的」。如同林達陽在散文集《恆溫行李》一書中提及「熟不生巧,只生習慣」,攝影對他即是如此,比起長足而精湛的進步,更多是將它融入生活中,也早已成為他不可丟失的一塊。

 

▲底片作品(李昱賢提供)

 

對於未來

目前正在經營自學習攝影以來第一組的藝術創作,將會以自身與海洋之間的連結作為主題形塑出一種世界觀,提到未來是否會從事攝影相關職業,他認為將興趣作為工作可能會使熱情逐漸消失與創作受限,傾向於從事平面設計等相關行業,藉由工作支持攝影這項興趣。

從接觸不同領域的受訪者、在網路上在網路上素未謀面卻藉由自己的作品而開始交流的人,獨自一人扛著器材四處奔走以及發現更多不同的創作形式,這些都是攝影帶給他寶貴的經驗。

他說:「我覺得在攝影的過程除了探求自己,也都不要忘了留意自身之外的部分,敞開自己去接納不一樣的聲音,並保持思想活躍。」

 

李昱賢獲獎紀錄/

2021/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優選/《紅與大花》

2020/第二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攝影大賽.二等獎/《群山環繞中》

2020/第二屆海洋文化淡水古蹟全國學生攝影競賽.佳作/《漫步雲端》

 

(109學年度第1學期/268期/編輯:林宛蓉/圖片來源:李昱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