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1日/淡江大學淡水校園
【記者王麗維報導】 2021年4月21日金枝演社導演王榮裕於淡江大學視聽教育館V101演講,王榮裕導演1993年創立金枝演社,全台唯一連續三屆榮獲國藝會「表演藝術追求卓越」專案獎助殊榮的表演團隊。在演講後,王榮裕接受記者訪談,分享其創作人生的多元文化養分。
劇團名金枝的由來,源自於英國著名人類學家詹姆斯·喬治·弗雷澤所著的《金枝》,此書研究全世界的巫術,和有關神明、鬼靈的附身,戲劇又何嘗不是一種附身呢?祭司與先知以黃金樹枝賄賂守門人,潛入冥府歷險。導演王榮裕以這個神話的名字,作為劇團的名號,搬演台語音樂劇,帶領觀眾去冒險。
金枝歷年重要劇作有《伊底帕斯王》、《祭特洛伊》、《浮浪貢開花》系列、《黃金海賊王》、《大國民進行曲》、《山海經》、《可愛冤仇人》、《台灣女俠白小蘭》、《群蝶》等。演講後記者訪問王榮裕導演,『歷史劇作的戲劇能竟非常充沛,到目前最滿意的舞臺劇是哪部?以及原因?』王榮裕導演:『每一部舞台劇都是我很滿意的,因為都是我當下付出最多可能性,讓他做得最好的劇,但是過了幾年看到以前導的舞台劇,就會覺得真的很不成熟,因為我們每個人的能力都有一個侷限,當時的付出都是百分之百的付出,但事後看會覺得只有這個樣子是不夠的,會讓自己再有一個成長。那目前最滿意的舞台劇是我最近的作品,雨中戲台。』

▲演講中的王榮裕導演。(王麗維攝影)
金枝演社,秉持「從土地長出來的文化最感人」理念,以及長年汲取民間戲曲「胡撇仔戲」(Taiwan Opera)的養分,找到跟台灣根的連結,奠定台灣原生音樂劇之作《浮浪貢開花》,自稱少年時期為浮浪貢的導演王榮裕,說浮浪貢這一詞源自於河洛話,指「夢想遠大、創意無限,卻一直無法實現的人」,而開花則是每個人都有才氣,都會在適合的時間裡開花。
記者:『請問您舞台劇的作品有融合其它文化的表演元素嗎?』王榮裕導演:『有,其實我早期融合很多日本的舞踏,我很喜歡日本的能劇,能劇是我認為在精神層次上、形式上,最內斂的表達形式,裡面的演員每走一步路都有象徵的意義,其實我的戲很常用到這些形式,因為我認為台灣的文化就是拼貼而成的,我們台灣的文化就是什麼東西都可以包容在裡面。還有用一些爪哇、巴黎島的舞蹈,這些不只是形式還有內在的靈魂,那種能量的展現,都可以把它拿來運用,這些東西都是舞台劇的養分,人類的發明都會互相的去影響。』
(109學年度第2學期/271期/編輯:黃子涵/攝影:王麗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