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後”藝”生

2021年7月28日/新北市淡水區 

【記者黃馨誼報導】

  在2020年剛要為顯影季發想攝影專題時,腦中構思了許多題目,有想法,卻一直沒有付諸實際行動,一方面覺得有些題目很難實行,一方面總覺得尚不是百分之百下定決心要做原先構想的題目。日子一天一天過去,越來越著急,深怕會拖到籌備進度,我逼著自己靜下心來好好思考,有什麼題目是真的很想嘗試且與我自身經歷又有關係的?

  那時候我正值各方壓力排山倒海之際,不管是身理抑或是心理都飽受壓力折磨,頓時靈光乍現,每天我都在腦中想著這些讓我頭痛欲絕之事,不曾想過要靠外界方法去排解,那如果用我喜愛的攝影去排解呢?我把腦中所想像的承受壓力致死的畫面用攝影去呈現出來會是如何呢?想到這個題目開始之後,我便開始規劃每一張作品所要呈現的主題,再排定時程,一個一個去把它給做出來。

剛開始拍攝的時候,困難重重,想法很多,但實際做出來還要考慮構圖、燈光以及氛圍掌控等等,對我來說最大的困難還有美感的呈現,腦中想的越多,執行困難當然就越高。從一開始我只有單純使用背景紙為底去創作,到後來劉子正老師評鑑過後,他建議可以參考一些電影場景以及氛圍,去挑戰用實際場景為背景試試看。我接納老師的建議,並且先從自身住處著手,不用出門且在熟悉的環境中創作讓我安心不少,同時也可以靜下心來好好安排畫面。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拍攝,我覺得很有趣,真的把想像的畫面一個一個去呈現出來,雖然有些作品與原本想的相差甚遠,但也著實是一番趣味。這過程無非是一個了解認識自己的階段,以前不曾想著去排解壓力痛苦,只在腦中幻想,然而透過攝影,彷彿將痛苦過濾成一種另類的趣味,在鏡頭下有些煩惱與憂愁便顯得微不足道。創作後期,隨著日子推進,我想的越來越多,試想可以不只從自身經歷下手,從我所注意關切的議題也許亦可以當作創作媒材之一。因此後期,我把格局稍微擴大,以社會議題為主題,試著與觀者產生一些連結與共鳴,不過並不會想放棄前期用自身經歷為主題所創作的作品,因為我認為雖然是自身經歷,但我相信會有觀者也可以從我的故事中找到屬於他自己的感觸。

在創作這一系列作品的過程中,我感觸最深的應該是居家攝影這件事,我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在我的住處完成,只要絞盡腦汁並且實際付諸行動,創作是絕對不限任何時間和地點的,雖然現在人們的行動受到很大的限制,但只要有一台相機,即使沒有燈或者其他器材,也可以有所產。有時反而越是這樣艱困的環境,越能夠搜集更多的靈感與想法。待在家中無法出門固然是一種限制,實際上是一段重啟身心靈的好時機。

 

▲《窒息》(黃馨誼拍攝)

 

▲《我看不見的黑暗》(黃馨誼拍攝)

 

▲《與眾不同還是孤立無援?》(黃馨誼拍攝)

 

▲《遇見未來》(黃馨誼拍攝)

 

 

(109學年度第2學期/279期/編輯:黃馨誼/圖片來源:黃馨誼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