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倩兒-樂觀的異鄉求學之路

20171215日/淡江大學

 

【記者李旻臻、李婕寧報導】

「人的一生就是不斷地面對一道又一道的選擇題,每一個選擇都會深深影響我們往後的路,而有時我們應該相信直覺!」就讀淡江大學資訊傳播學系三年級的黃倩兒,是遠從馬來西亞來到台灣讀書的僑生,歷經三年,從經濟系到資傳系,異鄉的求學之路收穫良多。

 

黃倩兒分享當初選擇來台灣的原因。馬來西亞的大學制度與台灣的不同,學生沒有自由選擇科系的權力,只能在考完試後選填志願,再依照志願抽籤分發,另外在課程中不像台灣一樣多元,沒有體育課、沒有社團時間,學生們唯一的任務就是專心讀專業書,再加上黃倩兒是華人,他的英文和馬來文都不是很好,在高中的時候就因為語言有點跟不太上同學,所以高中的輔導老師就建議他可以來考慮來台灣讀書。那為什麼不是中國而是台灣?「其實只是因為輔導老師是台灣人。」黃倩兒笑著說。

 

而且與馬來西亞的大學學費相比,臺灣大學的學費相對比較便宜,馬來西亞的大學學費其實貴很多,但是台灣大學公立私立的學費還是有差別的;在申請獎學金、助學金方面,台灣能申請的項目也比較多,在馬來西亞因為有種族問題(分為馬來人、印度人、華人),福利都會以馬來人為主,而黃倩兒是華人,所以就算申請了,能夠通過的卻極少,經濟考量也是黃倩兒考量的一個因素。

 

揮別朋友、親人,一個人遠赴他國讀書畢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黃倩兒表示:「我其實很怕一個人,所以一直無法下定決心。」那是什麼讓她下定決心來到台灣呢?「是對未來的想像和熱情吧?!」因為真的很想自己選擇校系,所以就拿了申請志願單,填滿六十個校系,來到淡江大學。

 

此為黃倩兒在創視季展出的作品

 

歷經三年,黃倩兒的口音不太重,生活習慣如同道地的台灣人,她表示,其實剛來的那段時間真的很不適應,不只是生活習慣,連中文的使用方式其實都和馬來西亞有大大的差異,「還記得那時候剛到台灣,有人跟我說她覺得我來台灣讀書很「屌」,我還以為他在罵我。」但是也因為淡江大學的馬來學生也很多,所以其實還是有交到許多朋友,常常會一起吃飯聊天出遊,並不會覺得太辛苦。

 

飲食方面,黃倩兒認為台灣的小吃美食比較多,在馬來西亞早餐都會是飯或是麵,但是在台灣卻很少早餐吃飯、麵,蛋餅、吐司、麵包之類的很多。住的方面,黃倩兒說她在馬來西亞看到的房子都是兩層、三層的透天厝,但是在台灣,很多都是一、二十樓的公寓大樓。便利商店的差別也很大,馬來西亞的便利商店其實蠻簡陋的,但是台灣的便利商店卻很豐富,比如說在馬來西亞進去便利商店想買麵包,有時賣光就找不到了,但是在台灣卻隨時都會補貨,什麼東西都有,所以基本上在馬來西亞很少人或去便利商店。

 

在大一下的時候,原本是經濟系的黃倩兒轉系到資傳系, 「其實高中的時候我就想念設計了,但是因為輔導老師說商科比較有出路,所以我六十個系就都填了經濟相關。」順利地來到淡江的經濟系後,讀了半學期黃倩兒說她就後悔了「我知道這不是我要的系!」所以選擇轉系,去到和設計比較相關的資傳系,那為什麼不轉學?黃倩兒很果斷地說:「因為我不想要再重新適應啊!」

 

轉到資傳系以後,黃倩兒覺得生活快樂很多,上課變得有動力,在台灣的生活也越來越習慣,交了許多朋友,也去過許多地方,她漸漸地愛上這個地方,「甚至想著乾脆待在這不回去了吧!」她也推薦在馬來西亞的朋友可以多來台灣玩,但說起來台灣讀書,她說:「才沒有大家說的那麼便宜呢!」可是從來沒後悔過,她很慶幸自己當初相信自己的熱情,選擇來到台灣。

 

 

(106學年度第1學期/第233期/編輯:趙世勳/照片來源:記者李旻臻、李婕寧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