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關你我 性別友善廁所

2018年3月8日/淡江大學文學館

【記者廖姿涵報導】

每個人每天必須面臨到如廁場所的問題,其實不外乎是依照生理性別,根據衛生間的男女標誌來做選擇,但你知道除此之外還有另一種選擇嗎?

一間獨立出來三坪左右大的空間,座落於淡江(台北校園)文學館的男女二元廁所旁,褐色的門板與米色的牆面合而為一,讓人常忘卻它的存在,但你可知道它的設立其實是帶有實質意義的嗎?

 

廖姿涵拍攝

 

2004年《性別平等教育法》制定公布,同年,台灣性別平等觀念全面落實於各大專、中小學教育中,為推動性別平等,在許多公眾場所亦或是學校校園內,常可看見性別友善廁所的設置,對於性別友善廁所這個空間,其實普遍大眾還是抱持著相當兩極的評價,像在2014年淡江大學就以蘭陽校園為先,於校園內教學大樓設置性別友善廁所,有部分同學就表示贊同,認為這樣的施行可以便於更多人如廁的選擇,然也有不少人對此抱持著隱私及安全上的疑慮。

事實上,淡江大學每周六日都可看見許多家庭帶著孩子來校園內踏青、遊玩,這樣性別友善的如廁空間,不但可以解決家長們帶著孩子面臨到如廁選擇尷尬的問題,也可以保障身心障礙朋友們的如廁使用權益,但由於設立為獨立空間,也使得不少同學抱有使用上效益性的疑虞。

針對台北校園性別友善廁所的設立,每天在文學館上課的中文系學生表示平常並不會特別注意到,還以為只是純然的無障礙廁所,還另有學生表示設置上使用性的意願不高,建議性別友善廁所的設立可以改更名為親子友善廁所,以符合較多使用者使用上的便利,而有更多數同學覺得這樣獨立的空間怕使用上會特別引人注目,且憂心容易讓他人誤會覺得自己與常人不同,也會擔憂是否會有偷拍及安全上的考量。

而對此也另有同學在社群網站Dcard彩虹版上持有正面評價,認為這樣的施行可以減去女廁大排長龍的狀況,也有同學訴說因自身為LGBTQ族群,總是因為兩性廁所區分的問題而苦惱,因而對這樣的設計抱有讚賞的好評。

 

然近年,台灣性別友善廁所的設置陸續增多,但就台灣民眾普遍的接受程度似乎還不慎太高,可見性別友善廁所的推動還需政府方針再多加推廣,讓更多人對於性別友善廁所這個空間可以日漸消除緊張與不安的疑慮,藉此改善男女廁使用比例上不均的現象以及親子陪同使用的便利性,以保障更多朋友如廁選擇的權利與提供一個舒適良好的如廁環境。

 

 

 

(106學年度第2學期/第235期/編輯:廖姿涵/照片來源:廖姿涵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