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與呼吸一樣,在生活裏,在細胞裏 —— 淡水國際詩歌節

2018年10月4日/淡水老街

 

【記者黃綺靖報導】

 

由淡水文化基金會與世界詩人運動組織(Movimiento Poetas del Mundo,簡稱 PPdM)合作舉辦「淡水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進行到第三年之際,更是聯合了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真理大學及淡江大學共同執行。在臉書和官網上,記者瞭解到為期兩個月的詩歌節相當豐富而精緻的活動,包括淡水文化園區─殼牌倉庫《詩情海陸》特展、淡水捷運詩展、校際詩歌論壇、當代詩歌講座、國際詩人專題演講暨座談等。

 

這次詩歌節亮點之一,是邀請了來自中南美洲、歐洲、 中東等國家的45位詩人來台交流。小到接待禮物的細節,大到在活動中的專業分享,都得到了這些詩人對淡水、臺灣的盛贊,其中一位詩人說,「 總統府的參訪非常令人欣喜,終於可以讓我走出課本,一睹日治時期所建構的總督府,瞻仰強人或偉人辦公之居所。」 。而由這些異國歌手所主導的活動,也是可圈可點。像是義大利歌手兼詩人的Angelo Torchia,則創作了一首融合義式風情的流行樂 「淡水幻想曲」,深情演唱極具感染力;而塞浦路斯詩人Androulla Shatic則是在帶動群衆放聲唱詩的同時,把外國語言的魅力帶給參與者。在主題上,則是涵蓋了女性主義、人性、藝術教育、比較文學,讓我們從藝術層面和行政層面,去瞭解到詩歌的歷史脈絡和現今態勢。

 

而個人認爲,這次詩歌節更爲有意義的地方在於「詩歌運動的往下」傾向。活動方把詩歌視覺化,做成各種材質的物料,貼在了捷運站的玻璃天幕上、紅磚的轉角處、甚至垃圾桶旁邊。無論是來淡水觀光的過客、抑或長期生活在此地的居民,無論是大學生、上班族還是老人小孩,在一個回眸的時刻,大衆都能在一句句截取的詩中,得到了一個重新看到人事物的角度,一種生活的樂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淡水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的靈魂人物 —— 策展人李魁賢,他不僅富有寫作的才華,更是早有意識擔任「搭橋者」的角色。

 

淡水福爾摩沙國際詩歌節臉書粉絲專頁

 

 

「覺得來臺灣這趟旅行中最閃光的時刻是在詩歌節。」前來參與的外國友人在臉書留言道。更有參與者在帶領詩人們參觀真理大學後,寫下小詩以表感想「淡水飄雨的時候、紅磚浸透詩意;淡水起風的時候,河港擁抱觀音的臂膀;淡水放晴的時候,雞蛋花香。」

 

看來詩歌已成爲國際間文化交流的途徑之一,類似的還有尼加拉瓜格瑞那達連年舉辦格瑞納達國際詩歌節 。而淡水的歷史和地緣造就了原住民、外省人、西方人等多元文化融匯。這是不僅是一種交流、更是各地人民生活方式的交換,一個互相看見彼此的過程,在目前臺灣陷入外交困局的今天,成爲另一種建立友誼的方式。詩歌本身有語言文字,而含義卻是超越語言。

 

(107學年度第1學期/第241期/編輯:黃綺靖/照片來源:淡水國際詩歌節臉書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