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專題(三) 職業滑手許明傑的街頭精神

2019年5月14日/新竹

【記者林博原報導】

 

之前介紹了滑板的歷史與滑板比賽規則,現在讓我們來看一看「滑板」本身吧!

 

圖片來源:實拍許明傑

 

臺灣的滑板環境雖不比國外,場地、人口、社會大眾及政府支持度都與國外有著不少差距,但其實台灣仍有著許多優秀的滑板選手屢獲各大世界級獎項受到國際關注,並持續地為滑板注入熱血,為鍾愛的事物努力。

 

綽號「小傑」的中生代職業滑手許明傑介紹了滑板的分類,他表示一般普通大眾認知的滑板就是他身邊的這個技術版(SkateBoard),一定是封木的然後兩邊是翹起,這種的話就是可以做動作,而只要長的跟這種不一樣,譬如說比這種還小,或比這還大的,他的功能就不大一樣。小的那種像小魚板(Penny、Cruiser),主要就是以代步為主,你要用那種小板子去做動作,就比較不容易;另外一種更大的板(長板),輪架也比較長,他主要是你在滑行的時候擺盪幅度可以很大,可以在上面跳舞、走板,做普通技術板做不到的動作。

想看小傑精彩玩板的畫面請見:許明傑Instagram

滑板種類簡介

 

圖片來源:Wikimedia(技術板)

 

圖片來源:Hamleys(小魚板)

 

圖片來源:BangYu Liu(長板)

 

許明傑,見證了滑板在台灣二十多年來的歷史,他也分享了自己長達十六年的滑板歷程。他表示,大概在國中剛接觸滑板時,那時候所生長的台中是有飆車族的,他們是看到玩滑板就打,看到玩滑板就砍,所以我們會習慣在街上找一個東西玩,就馬上得找另外一個點,有時候是在躲飆車族,有時候是在躲警衛,沒有一個地方好好地玩,久而久之就不會太依賴滑板場,甚至不在乎有沒有板場。對比之下,台南也出了許多優秀的滑手,但因為他們從二十年前所有的滑板動作跟滑板文化都是在台南體育場等板場發生的,在街上就幾乎沒有滑板。

 

圖片來源:實拍許明傑在街頭玩板

 

對於現今台灣滑板環境他認為,有些地方像台北還是很多滑板場都是木板而非水泥,木板的問題在於,會有損壞需要維修,長期下來由於管理缺失反而造就更危險的滑板場地,所以當他去台北時都還是寧願選擇在街頭玩板。他對某些地區政府也抱持疑惑,有些地方明明沒有請知名的滑板場地設計師,或使用頂級專業滑板材質蓋一個板場卻還要破千萬,蓋出來的場地也不符合需求,有些場地甚至還要與其他極限運動如BMX、花式滑板車、、直排輪及自行車等共用。但這一兩年來政府都有在蓋一些還不錯、標準的滑板場,可供滑手練習。對於滑板氛圍他認為從小教育環境很重要,常看到很多家長只要一看到小孩受傷,就馬上上前攙扶,但他認為其實滑板本就該在挫折中成長。

 

圖片來源:實拍小朋友玩滑板

 

愛好到各地玩滑板的許明傑,時常與當地滑手們交流,問道怎麼去交流時,他說「拿著滑板,一個擊掌碰拳,每個人都把你當兄弟」,擊掌碰拳是滑板人之間獨有的打招呼方式,遇到不認識的滑手,也可以靠這簡單的動作熟識。

而要怎麼看城市的滑板風氣呢?很簡單,走在街上看看就好了!許明傑說:「在我們那一代玩出來的滑手,大家都是在街上看到什麼就玩,我們也知道警衛會來趕,可是我們可能臉皮厚一點吧!城市真正的滑板風氣就是,你今天有玩滑板,你可能不是特別厲害,但是你還是會需要他陪伴你去買個簡單的食物,或者是輕鬆的代步,那就是最生活的一種表現。」

台灣法規規定滑板禁止上路

滑板少年的台北城市指南

 

滑板專題(一)滑板滑進世界舞台 淡江滑板社帶你認識滑板歷史

滑板專題(二) 滑板比賽的規則簡介

滑板專題(三) 職業滑手許明傑的街頭精神

 

(107學年度第2學期/248期/編輯:林博原/照片來源:實際拍攝及網路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