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送平台崛起,宅經濟的時代來臨

李凱琪 編輯

, Tech網路科技

2019年10月2日/台灣

【記者簡愛、楊仕偉報導】

「台灣每年的餐飲市場商機,高達 4300 億元,光外送就占了將近 5%」現代人追求方便性,再加上科技蓬勃發展,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機早已司空見慣,使得食衣住行育樂皆可仰賴手機。近年來外送平台興起,許多餐廳皆與知名的外送平台合作,為的是創造更多的商機,以滿足各種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不過外送平台並非只有滿足到消費者與生產者的需求而已,隨著外送平台的發展,外送員的需求也日益增大,使得台灣增多了許多職缺,讓許多人可以藉由外送美食來賺取額外的收入。美食外送其實很早就在國外蓬勃發展,因此台灣目前的外送平台大多都是從國外引進而來的。

 

Foodpanda於2013年時成立於德國,因為看準台灣外食次數頻繁而進軍台灣市場,是目前全台最大的外送平台。Foodpanda原本是以網路服務為主,而後為了因應科技的進步以及台灣人們的需求,於2014年創造屬於Foodpanda專屬APP。目前,Foodpanda在台灣合作超過1000家的餐廳,讓消費者不必出門就可以擁有許多美食挑選。在美食外送市場能與Foodpanda旗鼓相當的僅有少數,而Uber Eats是其中之一。Uber Eats(優食)原先是美國線上叫車平台Uber的延伸品,不過 Uber 執行長 Travis Kalanick 原先是想要Uber Everything,而非只有外送美食。從最一開始配送生活用品,後來出現 Uber Fresh,外送三明治,最後於2015才在加拿大推出Uber Eats。而全家便利商店於9月19日宣布要與Uber Eats合作,讓消費者的選擇不再侷限於美食,更多了生活用品的選擇,使用 Uber Eats「全家專區」外送服務,是全台第一間與外送平台合作的零售業者。

 

 

全家便利商店(圖片來源:李凱琪)

 

 

然而外送平台的崛起,看似為台灣餐飲業注入一股新的活力,卻也為店家們帶來隱憂。與外送平台合作店家,除要繳付平時店內開銷、食材費用外,為了跟上時代加入外送平台,還需要再另外繳納3成的平台抽成費用。而在餐期時段,店家不但要面對現場客人,同時也要配外送餐點。讓現場客人的等待時間加長,服務品質下降,原本內用客人因外送平台吸引減少變為外帶。雖然總體銷售提高,但店家的獲利實際上卻沒有顯著的差距。外送平台的頁面中,也會優先顯示最新合作店家,因此店家的外送單數也容易隨著時間變得越來越少。在外送單數沒有成長的情況,卻還要繳納平台3成抽成,讓許多小店家吃不消。

 

關於東湖肯德基與外送平台合作是否有造成什麼困擾,或是新的現象?肯德基店員表示「因為是速食店,本來店內就有外送員,但因為和平台合作後外送單數增加有感,特別是餐期的時候會很忙。因為要顧現場還有店內外送,現在又增加了外送平台,如果店內人手不足的話真的蠻累的。也因為店內外送只到晚上10點,但因為外送平台有時候會突然在快收店前下單,讓宵夜潮很有感,但看到的卻是一堆平台外送員而不是客人本人。」外送平台的發達,讓許多消費者在挑選食物時有更多選擇,就算臨時想要改變心意也沒問題。最方便的是,待在家就可以吃到各式各樣想吃的美食。

 

關於使用外送App時機與原因,東南科大李同學表示「還滿常使用,通常在雨天的時候會用,因為下雨天不想出門,而且沒有機車要出去買東西很不方便要走很久。如果在家吃飯的話,吃完就可以直接休息,也不用擔心在外面很久手機會沒電,也不會覺得自己一個人吃飯很孤單。」,銘傳大學李同學表示「不常使用。通常是真的想不到要吃什麼才會用,或是特別累的時候才叫外送。不常使用的原因是外送餐點還是不如實際到店好吃,餓的時候就想吃到熱騰騰的東西,而且叫外送還要多付好幾十塊不如自己出門動一下。」如此看來,不同的消費者對於外送平台的看法還是大相逕庭。如何吸引消費者使用,外送平台也推出許多的優惠方案,像是Foodpanda和Uber Eats一同在9月份實施免外送費的方案,讓業績再創新高。

 

科技時代的到來,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在便利的同時也讓我們在無形中失去一些人與人直接交流的機會、隨著平台的蓬勃發展,未來或許店內熱鬧,客人聊天的場景將難以再見。  

 

 

 

 

 

  (108學年度第1學期/第251期/編輯:李凱琪/照片來源:封面圖,簡愛、楊士瑋攝;圖二,李凱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