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3日-2024年11月中旬(延長至2025年02月)
【記者李卉榆報導】
古人寫到「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山是一切的原點,河流連接了海與山,帶來了肥沃的土地和人文,地球的萬物是共融的,然而隨著人類開採與使用,向山圍墾、與海爭地,水岸築起高堤,試圖追求更高效的土地利用,大地在我們的手裡不停的損害,逐漸消失也緩慢的吞噬著我們。齊柏林特展「韌島」,用影像和數位裝置帶參觀者體悟與學習,「讓變動發生而不傾頹,所求有度,適時讓步。」培養與環境變動共融的韌性。
展覽開頭以齊導空拍鏡頭下的台東烏石鼻海岸擔任主視覺,影像後的故事述說著,美麗的烏石鼻海岸曾在2010年票選台灣十大魅力漁港之一,漁港當地部落在不斷變動的海岸環境中,捨棄以人定勝天的思維興建防波堤、改善漁港的靜穩度,而是將船隻停在內海區,再以小型竹筏進行接駁。順應環境變動友善的與自然共生,所求有度,環境共融,充分體現了人們不畏懼變動的「韌性」。
此次展覽分區包括「島嶼的每一日」、「發生的那一日」、「擾動大地的我們」、「韌島上的明日」與常設展區「成為一片寬廣的齊柏林」,展內除了靜態的影像畫面展示台灣各個角落破損的山林、河流,也透過互動式的數位裝置,讓參觀者有機會將這些破損的土地再次填補,從發現省思到彌補改變,藉由齊導一張又一張的影像,帶著我們一同愛護自然,學會共融。
作品「洄瀾」是花蓮的舊地名,十九世紀初,來花蓮移墾的漢人,見花蓮溪水奔注與海浪衝擊作縈迴狀,遂呼之為洄瀾,這是一個將聲音與形象融於一體的美麗的名字,而在齊導的影像下,溪水因陡峭的山坡衝擊海浪,呈現了迴狀的乳白色紋路,海水的湛藍與深色溪水交織,導覽大哥笑稱這是「霎那間的永恆」,因為不會再有任何一次的機會能夠拍攝到這個畫面。
「因為展覽很深很深,所以我們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讓更多人看見台灣」,展覽一路從今年秋季延長至2025年的二月,志工們炙熱的雙眼映出對這些影像無盡的情感,捨不得展覽的結束,因為他們是毫無保留的熱愛著這篇土地,承載齊導的理念「讓更多人看見台灣」持續行動著,除此之外,展內擺放著數位互動捐款裝置,希望藉由「齊柏林夢想號」募資基金,持續守護家園,讓世界看見台灣。
影像令人敬畏之處莫過於締造永恆,異於生命,異於自然變動,異於齊柏林。,形體會消逝,但化作影像就可以締造永恆,這就是齊導所設想的「韌性」。
展覽日期:2023年12月23日-2024年11月中旬(延至二月),每週二休館(逢國定假日正常開館,翌日休館);除夕、初一休館
展館地址: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316-1號(淡水分局正對面,得忌利士洋行後棟)
(113學年度第1學期/第314期/編輯:楊耀翔/照片來源:李卉榆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