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制度調整:「早八」是否不容挑戰?

張子悦

, Campus 淡江校園

20241031日/淡江大學 

【記者廖紘毅報導】 

自從文化大學取消早八課程並改為九點上課後,這一修改課程制度更動引發了廣泛討論。專家指出,許多學生並非對學科內容有濃厚興趣,而是將學習視為達到社會標準的過程,從而影響了學習投入的程度與自發性。他們擔心晚間或下午的課程時間可能進一步降低學生的學習意願,導致對知識的吸收能力下降,間接影響長期競爭力 

然而從學生的角度來說,過早的上課時間可能對學生的生活習慣和健康帶來負面影響,特別是需早起通勤上課的同學。一位通勤的張姓學生表示:「早上八點的課程讓我必須在凌晨六點多就起床,這讓我在接下來的課堂上感到疲倦。」像張同學這樣的通勤生每天花費大量時間往返校區,早晨課程對他們來說格外辛苦。 

課業壓力、課外活動的人際交往需求,甚至需兼職打工賺取生活,皆使得大學生日作息時段普遍拉長,難以晚上早睡,導致白天上課時亦經常感到疲勞。醫學研究證實,缺乏充足睡眠會影響專注力和記憶力,進而削弱學習效果,更有學生坦言,在課堂上常常打瞌睡,不僅影響了學習動力,也削弱了吸收知識的效率。 

根據文化大學的調查,學生普遍認為,九點上課可使學習生活更加平衡和充實。校方則認為,適度的作息調整將有助於提高整體學習效果,並且更符合年輕一代的生活習慣,因此在制度上作出調整。另也有研究指出,晚起的學生在記憶力和學習效果上往往表現更好,因為他們的生理時鐘更適應下午學習,而非早晨的高強度課程。這一觀點支持了推遲課程開始時間的合理性,也顯示出不同時段學習對學生身心健康與學習成效的影響。 

文化大學作為全國首間調整課程時段安排的大學,此舉或許將帶來教育界的反思,促使大學教育更重視學生的健康與生活品質。若此舉能提升學習成效,或許也將引發社會對「學習成效與學習時段是否有必然關聯」的深入探討,進而激發更多教育創新的可能。 

透過實施這一制度,學校或許也能進一步觀察和評估學生的學習動力是否因此提升,從而打造更良善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更多自我成長的動力。 

(113年度第1學期/第316期/編輯:廖紘毅/照片來源:本人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