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真跡來台!《梵谷:尋光之路》那些被遺留的故事

李卉榆

, L休閒觀旅

20241110日/富邦美術館 

【記者王琳皓報導】 

       應該沒有人不知道梵谷這名藝術家吧?由富邦美術館與聯合數位文創共同主辦的《梵谷:尋光之路》展覽活動於824日揭幕展覽藏品是由擁有最多梵谷收藏的美術館,荷蘭庫勒穆勒美術館所提供,館藏包含眾所皆知的自畫像、日落時柳樹等這場展覽總共展出二十五座作品

整個展覽分為三個展區,劃分以梵谷的繪畫歷程時序作為區分規劃。民眾可以由梵谷早期繪畫的啟蒙時期開始認識他,一路至他在聖雷米度過人生最後的時光,現場的QR code還有志玲姐姐的導覽解說聲音,不僅展品稀有珍貴,展場的規劃也非常完整。 

  展場第一部分《啟蒙之光》,主題多聚焦農民或紡織工等較貧困平民,描述過去的梵谷一度想成為牧師,因此他一直極力佈道,幫助貧苦的人。 《吃馬鈴薯的人》為梵谷在這個時期最重要的油畫作之一,畫作風格灰暗,呈現以樸實的角度描述刻苦耐勞的勞動者。 

       第二部分《自然之光》。這個時期的梵谷接觸到印象派,畫作風格從黑暗走向繽紛色彩,學習印象派的鮮明色彩與大膽的筆觸。 這個展區的最後一幅畫是谷最有名的畫作自畫像。當時飽受精神病所苦的梵谷立志以肖像畫家為生,但沒有錢請模特兒,只好以自己為主角,也成就了他最有名的畫作《自畫像》。在這期間他創作出二十多幅自畫像,透過一幅幅自畫像,大膽嘗試各種顏料。這幅畫中運用許多互補的顏色,整幅畫作雖充滿活力,卻在看到一股憂鬱的眼神,感受到梵谷最後階段的悲傷。  

        最後一部分的《心靈之光》,由於梵谷受米勒描繪農民百姓的畫作影響很深,直到去世前都持續臨摹米勒的繪畫。而這段時期的梵谷精神狀態不穩定,《星夜》、《星空下的絲柏路》等眾所皆知的經典名畫,幾乎都誕生在他最後這個時光。 

  「我想透過人物畫或風景畫所表達的並非傷感的憂鬱,而是真摯的悲傷。」1890年,梵谷逝世,三年後他的作品才在全世界廣為人知,從此梵谷成為了全世界最知名的藝術家,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 這樣一位在生前未曾被充分理解的藝術家的故事,令人感慨萬千。 

  觀展人王同學,就讀藝術相關科系,看了梵谷的畫展後很被鼓勵,他提到在他讀藝術這條路上,也常常和梵谷一樣容易活在人的目光中,但梵谷仍然沒有放棄對生命的熱情,持續的把他生命的熱情以繪畫方式展現。他的生命雖然短暫,但是在他有限的生命中,他的畫作卻留下來讓人記得一輩子。 「努力做自己喜歡的事,總有一天會閃閃發光。」 

展覽內容

(113學年度第1學期/315期/編輯:李卉榆/圖片來源:王琳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