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3日/青山宮
【記者鄭曼伶報導】在台灣見到廟宇與見到便利商店一樣頻繁,對台灣人而言,在路上見到大大小小的廟早已見怪不怪。宗教信仰對台灣人影響甚大,其中信奉傳統道教和佛教的人數為最大宗,每年北中南也各有盛大的廟會活動吸引信徒和觀光客參與,進而帶動地方觀光。
「遶境」又有「遊境」、「出巡」、「巡境」等不同別稱,最初是在十七世紀,隨著移民到台灣的漢人,在各地建立信仰中心,形成今日的廟宇文化。早期的廟會活動多以祭祀為主要活動,遶境的目的是神明為了巡視轄區,和淨化轄區並帶給轄區內的信徒保佑。早期的廟會以祭祀為主要活動,演變到現今還增加了表演、競技等各式項目。隨著參與廟會活動的人一年比一年多,地方的經濟和文化交流也跟著被帶動和帶來成長。過去對廟會活動的刻板印象大多是認為上了年紀的人才會有興趣參加,直到今日,參與廟會活動的年齡變廣,尤其是遶境更能看出區別,甚至年輕人還佔了大多數。實際參加過遶境後,才發現氛圍非常好,即使人數眾多也不太會有推擠的情況出現,信徒會跟著遶境隊伍發放祈福過的小麵包,有不少攝影師會跟著遶境隊伍拍攝,他們看到鏡頭也會毫不吝嗇地露出微笑。能在遶境時看到平常不會看到的畫面,也能感受到特殊且溫暖的氛圍。
現今廟會活動參與人數很容易就動輒上百人,可能造成交通堵塞的影響,在活動中焚燒的紙錢和鞭炮,會造成附近住戶的空氣和噪音污染,如何在宣揚傳統活動和減少影響之間取得平衡,值得被討論。
(112學年度第1學期/第306期/編輯:丁孟峻/照片來源:鄭曼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