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微電影引發熱評 長照計劃待進步

2017年2月24日/淡江校園

【記者陸瑩報導】

「從小,我最喜歡阿公,他永遠順著我。」很多同學的心中可能都有這樣一句自白,這是最近一則微電影《阿公的電視機》中男孩的真情內心,這則廣告用長達6分半的影片來描述爺孫之間深刻的親情,如同大都市每個人的縮影,引起廣泛共鳴,很多觀眾在觀看後都陷入思鄉、想家人的情緒當中。影片上線一週就有超過百萬人次觀看、3萬人次分享。

在溫情催淚廣告的大數據背後其實反映了一個現實的問題: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的狀況已經是迫在眉睫,但是長照計劃似乎還沒有落實到每戶人家,很多家庭都存在老人的安養問題,根據衛福部統計處社家署的資料,近 20 年來,台灣重度失能、失智症者的主要照顧方式是仰賴外籍看護與機構住宿式長照服務。而輕度與中度失能、失智症者最需要的「預防失能惡化」長照服務則嚴重不足。例如「居家照顧」服務使用者僅從 2009 年 22392 人,成長到 2015 年 44083 人。

 

 

近 20 年來,我國重度失能、失智症者的主要照顧方式是仰賴外籍看護與機構住宿式長照服務,佔全比例64% / 照片來源:公益交流站

 

 

《北歐經驗,臺灣轉化》一書中指出,公共居家服務大失敗的原因「一是因為政府的居家服務核給時數低等實際訓用方式皆不符我國高齡家庭實際需要,導致無法吸引自費需求;二是因為評估、派案、管理與核銷系統繁瑣且過度文件化,造成使用者與服務人員皆不堪其擾,還有行政成本過高導致營運困難的問題;三是因為居家服務需求低造成照顧服務員案量不足、案源分散、案源偏重度失能、月薪低且不穩、交通奔波時間長、事故風險高,導致居服員身心負荷過重;而且政府雖然已高度補助照顧服務員的勞健保與勞退雇主負擔額(補助其 90%),但居家照顧職場尚有其他風險未獲制度性解決(例如工作期間造成第三人傷害之保險給付等),導致人才不願進入居家照顧職場;最後還有人才不足導致居家服務供給失靈,需求者又轉而求助外籍看護,導致整體勞動條件惡化與公共長照服務供給萎縮的惡性循環的問題。」

在Google搜索關鍵字「長照 淡水」就會出現很多的私立長照中心的網址和電話,雖然新北市政府社會局也有設立相應的機構,但是入院條件相對複雜,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記者隨機採訪的淡水民眾中幾乎沒有人知道這些機構的存在,更傾向於自己在家照顧。

 

(105學年度第2學期/第225期/編輯:顧家瑜/照片來源:FREEIMAGES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