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地圖2】百年重建街香草達人!一探蔡以倫的香草天地

2020年6月27日/新北市淡水區

 

【記者林雨荷、姜雅馨報導】

 

醫藥類新聞記者返鄉當農夫

 

位在淡水重建街上有一幢可愛、小巧的老宅,紅磚色的瓦牆搭配嫩綠色的植 栽,充滿濃濃懷舊氣氛、家常風格,這是「香草街屋」給人的第一印象。

 

經營香草街屋的老闆蔡以倫原本是平面媒體記者,長期跑醫療、養生線的他 對於香草、藥草有初步的印象與認識,在報社耕耘 12 年後選擇棄筆從農,他笑 著說,「當時社會情況與現在類似,那時 SARS 肆虐,大家都想找一些健康、天然的東西,後來離開報社後,決定從事香草種植。」2009 年回到淡水老家,秉持友善環境、不灑農藥的理念,在下圭柔山下種植香草,2011 年將親戚留下來的老宅規劃成「香草街屋」,這幢擁有將近 90 年歷史的古厝成為地方創生與文創推動的基地,近年來,蔡以倫致力於香草種植、香草茶飲及其生活應用,積極提倡香草文化,並且在社區大學進行授課。

 

蔡以倫在中崙種植香草,經加工後,產品來到香草街屋販售,從生產到販售皆在淡水執行。(圖片來源:古佳立、麥嘉豪)

 

 

 

前往香草田一探究竟!

 

在一個連續下雨、好不容易放晴的炎炎夏日的午後,我們一行人在蔡以倫的帶領下,穿梭田間小路來到他的香草田,蔡以倫說:「經過這幾天連續大雨的洗 刷,像這樣突然那麼熱的天氣對植物來說是不好的!」下雨其實並不是壞事, 但是雨後突然的劇烈溫差會導致植物容易脫水。

 

 

位於淡水中崙的香草園,是蔡以倫每天細心栽培得出的成果。(圖片來源:古佳立、麥嘉豪)

 

 

薄荷為夏季適合種植之香草作物。(圖片來源:古佳立、麥嘉豪)

 

 

土地隨時空轉換帶來效應

 

早期水尾仔這一帶是梯田,有些地方還可以看到很傳統的三合院,這裡的人大 都種植蔬菜,許多阿公、阿嬤都會種菜自給自足,隨著淡水漸漸開發,許多建 商、企業紛紛看上這裡帶來的商機與效應,因此不少工廠、建案紛紛進駐,儘 管土地價格相較於三芝昂貴許多,但是水質汙染使得農作物的灌溉水源也接連 受到影響,蔡以倫也不禁感嘆:「這是淡水全面的問題,只要是淡水區的農夫大 概都會遇到像這樣土地價值與價格所帶來的問題」。

 

 

 

香草種植契機

 

夏天時期的香草園大概有 10 餘種不同的種類,蔡以倫一一介紹不同的香草特性 與功效,談起開始在這片土地大量種植香草的契機,蔡以倫說明,一開始種植 香草只是因為興趣,後來發現市面上有許商家販賣烘乾後的中藥材,讓他開始 思索如何將香草製作成一袋袋小包裝、家庭方便接觸食用的產品,開始研發產 品後,卻發現材料的需求遠遠大於香草的產量,因此必須有一個可以大量專業 種植的空間與環境。

 

 

隨季節不同,適合種植之香草也有所差異。(圖片來源:古佳立、麥嘉豪)

 

 

輕輕搓揉香草,每種香草都會散發出不同療癒的味道。(圖片來源:古佳立、麥嘉豪)

 

 

東方、西方香草使用習慣大不同

 

「香草很特別,從心情角度是舒緩情緒,從身體角度就是一種藥用植物」,除了種植一般常見的香草,蔡以倫也喜歡搭配藥用植物研發新配方,讓一包包香草茶不僅有療癒的功效。談起東、西方香草種植最大的不同,蔡以倫說:「臺灣人對於中藥材的理解與洋人最大的差別就是西方人找的藥用植物都是摘採葉子的部分,但是臺灣人對於中藥的認知都是採收植物的根部最好,導致藥用植物越採越少」。蔡以倫開始以保健養生作為出發點,將天然藥草結合香草,以一 般大眾容易接受的口感、較好入口的方式調理,持續研發藥性不強、身體無負擔的新配方。

 

 

 

純天然種植的「職人」精神

 

秉持純天然種植、不噴灑農藥的蔡以倫,花費許多心力與時間在這片小小天 地,總是親自除草、栽種的他表示,「噴灑農藥的雜草會容易枯萎,但是相對也會被作物吸收,但是我們這塊地都是採用最原始的方式進行人工除草,所以隨處都能看到雜草修剪過後的痕跡」。 香草園中可隱約看見些許紅土,蔡以倫解釋,經過多年的栽培,土壤的養分也會隨著植物採收、雨水沖刷而有所流失,「這裡原本的土是屬於比較黏稠型的,一般市場上黏的土就有統稱叫做陽明山土,大屯山系、陽明山系的土,所 以後來我們就去買陽明山土來增加土壤的厚度」,他接著說道:「一般種菜的農夫 並不會這樣弄,種植香草與蔬果有很大的不同,種菜每一季都需要大量的翻 土,讓肥料、養分均勻分布,使得作物生長平均,但是土壤翻鬆後,就容易被雨水沖走,對土地生態也較不好」,從這些小細節便可看見蔡以倫對於友善土地的重視與堅持。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能有這些資源來做自己想做的事!」

 

隨著重建街、香草街屋漸漸小有名氣,許多人慕名而來,越來越多人對於淡水 漸漸有些不一樣的記憶,談起地方創生,蔡以倫認為這是個需要龐大資源才能 撐起的夢,他也相當感謝親戚能夠借用土地,讓他可以順利經營香草街屋並且 有一塊可以耕耘材料的天地。 藉由社區發展、小農市集推動,也讓更多淡水人開始接觸食農、香草植栽等課程,蔡以倫說:「這些議題都需要長時間的推動才能在地方被看見,未來將朝著精緻農業的方向邁進,更長遠的規畫則是與一些志同道合的 夥伴規劃在北海岸建置生態農場,從種植到手作商品,讓更多人可以接觸不一樣的香草生態」。

 

 

香草園在他的細心栽培下,香草才能成長茁壯。(圖片來源:古佳立、麥嘉豪)

 

 

無所不在的香草,蔡以倫帶你認識香草特性

 

談到最多人誤會「香草」問題,蔡以倫以「香藥草」、「香草冰淇淋」為例,薰衣草、迷迭香為香藥草,香草冰淇淋的香草應正名為「香草莢」,「香草莢是豆科植物,最大宗產地在非洲馬達加斯加,臺灣東部則有少量種植。它的雌花僅開花一天,沒有授粉就不會結果,加上還需充足日照,因此較難種植。」香草表面帶有香水囊,當用手搓揉時,香水囊被戳破,味道就會停留在手上,光合作用可以讓味道不斷補充,因此香草植物不能放置於室內。

 

他進而解釋香草存活要素,「香草難種植大多與光線有關,西曬的陽台較不適合種植,自然通風的環境也讓它們懂得補充水分,澆水時則依光線多寡決定補充份量。植物曬太陽、行光合作用,養分即能儲存於根部,通風環境促成蒸散作用,土壤可以固定根部,透過這些要素,讓植物可以長得更好。」

 

大家對於「防蚊蟲植物」也存有迷思,蔡以倫解釋,「植物需要充足水分,潮濕的土壤易成蚊蟲溫床,這些植物必須經加工,才能製成防蚊蟲產品。」此外, 新鮮的草帶有「草味」,所以一般我們所飲用的茶大多使用乾燥後的茶葉,茶味也較濃厚。

 

香草也有合適栽種季節,夏天適合種植羅勒、迷迭香,冬天建議栽培百里香、 鼠尾草、薰衣草,薄荷則適於一年四季,每種香草也各具特色,「洋甘菊帶有蘋 果香,芳香萬壽菊有百香果味,薄荷可以泡茶、驅蟲、療癒身心,左手香可以製成蚊蟲藥、有酸鹼中和效果,羅勒常成為入菜香草,積雪草可提煉為精油, 九層塔屬暖性植物、可調理身體,檸檬香茅則能助消化、代謝。」

 

 

香草各具特色,因此也擁有不同的屬性。(圖片來源:古佳立、麥嘉豪)

 

 

如何居家 DIY 製作香草盆栽?

 

蔡以倫認為,「種好」與「種活」是 2 個標準,「植物種的茂綠,種的茂盛又能採收,這就是不同標準」,陽光、通風、水分是種活的必備因素,對植物進行施肥、修剪、防治蟲害,才能將其種好。「土壤以鬆軟土質為主,泥炭土具儲水作用,蛭石讓土壤間有空隙,珍珠石可保存養分。香草根部需要伸展空間,在換盆同時,除可放入有機質肥料,將培養土蓋過原來土壤,避免土質不一造成鬆動,也能吸收更多水分、養分。若香草開花時,也能適時修剪花朵,才能幫助香草成長茁壯!」

 

 

 

喜愛香草的宜蘭學員分享心得、蔡以倫偷偷說小秘辛

 

宜蘭學員分享,「平時喜好瀏覽歷史走讀、香草植栽活動,這次特別從宜蘭開車過來,轉換地方也能轉換心情。透過蔡老師摸索多年經歷,感覺到專業上的不同,也能藉由了解土質比例等知識,少走許多冤枉路,種植香草又可親近大自然,感受良好。」 蔡以倫則表示,「認同植物可以療癒身心的人不分領域,透過媒介開設課程,讓植物的好處被廣泛傳布,在市集開課也能吸收熟齡階層女性以外,大學生、親子、社區居民等多元族群。」在課程中不僅使學員了解「健康食材也可藉由居 家種植取得」,接受香草療癒的人也會越來越多,建議初學者可種植迷迭香等灌木類植物,成就感會較高。

 

 

(109學年度第2學期/第258期/編輯:姜雅馨/圖片來源:古佳立、麥嘉豪)

 

延伸閱讀:

【香草地圖3】回歸本質!將日常溫度注入無添加料理

【香草地圖1】穿越時空的香草滋味 蔡忠志談香草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