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卡分期」成為大學校園詐騙新手法 教育部籲學生提高警覺

星妤 郭

, Business, Campus 淡江校園

20231112日/新北市 

【記者張平易報導】 

近年來,「無卡分期」作為一種新型態的支付手段,原本被視為針對學生族群、無收入者、打零工無勞保的勞工以及社會弱勢族群提供較為輕鬆的付款方式。然而,卻成為大學校園中相當常見的詐騙手段之一,業者以快速審核、信用保證、零利率無壓力等說詞,標榜無需信用卡且一切合法安全,誘使買方簽下不公平明確的切結書,促成交易。 

非法業者往往模糊帶過每期還款金額及利率,或以利率過低、零利率吸引消費者,更誘導未滿18歲的消費者申請,並收取不合理的手續費及代辦費。教育部近期接獲多所大專院校關於無卡分期的詐騙通報,其中包括逢甲大學、中臺科技大學、臺中科技大學、建國科技大學、僑光科技大學、東海大學、嶺東科技大學、亞洲大學、弘光科技大學等。 

為因應此一趨勢,教育部已開始要求全國各教育單位加強宣導,並在校內進行清查,有疑似個案更需要通報,以防傷害再度發生。同時呼籲學生選擇合法且具有公信力的商家進行交易,在遇到類似情況時,應特別注意勿輕易提供個人帳戶資料,並謹慎選擇第三方支付平台和網購平台,以確保自身權益,若有任何交易疑慮,可隨時播打165反詐騙專線諮詢。 

淡江大學生輔組與軍訓室也因應此狀況特別於各平台,包含處室網站、Instagram官方帳號、Gmail等,提醒同學謹慎防詐,對於無卡分期及零卡分期等購物宣傳多加小心謹慎,勿存貪念。 

教育部發文表示,對於這一波詐騙潮,教育部將積極與相關單位合作,提升校園安全防範機制,同時強調校方在學生宣導上的責任。未來,教育部也將密切關注詐騙手法的變化,以更迅速、有效地回應校園內可能出現的風險。學生們則應保持警覺,確保自身在支付及消費行為上的安全,遠離潛在的詐騙陷阱。 

 

銀行不會主動推薦用戶無卡分期。

許多小型通訊行常使用無卡分歧的話術推薦消費者簽下不平等的條約。

(112學年度第1學期/第304期/編輯:張平易/照片來源:張平易